繳稅問題弄懂了嗎?忽略稅金,小心成為壓垮家庭財務稻草

時間趨近年末,有關稅務調整的議題又拋上檯面,證交稅、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贈與稅、房地合一稅、遺產稅等無論修法趨勢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在規劃資產的時候沒有把稅金支出納入考量,最後很可能會成為家庭財務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此外,國內外稅制不斷翻新,包括國內的最低稅負制、房地合一稅陸續上路,平均漲幅達30%的地價稅更讓許多地主感受到。不只高資產族群關切,一般民眾也人心惶惶,以房屋持有稅調漲為例,就對一般住宅持有者也產生不小的衝擊。
因此,稅務成本既是人生各階段不可忽視的功課,這個功課該做哪些習題?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該優先準備哪些項目?
中國信託專家團隊建議,在進行資產規劃時可依循「活、留、存,財富金三角」原則,使思考理財規劃時更有依據。首先,可從「必要」來思考,個人退休生活與醫療保障應優先處理,才能「活更好」;再從「需要」考量家庭責任,預留提供家人的照顧、財富傳承,可以「留更多」;最後是「想要」,為家庭、後代,透過資產配置創造財富效益極大化,達到「存更多」。


 稅負成本升高,不動產是資產還是負債?
受到「有土斯有財」傳統觀念和2009年起遺贈稅調降影響,不動產成為國人資產傳承的首選,更有許多人的退休規劃就是成為包租公、包租婆,每月享有穩定退休金流,卻忽略了每個月租金收入必須繳稅,依個人綜所稅率可達5%~45%不等;不只收租有稅金,每年還須固定繳納房屋稅及地價稅,採累進稅率課稅,前者稅率從1.2%到3.6%,後者是千分之2到千分之55。

加上政府積極推動不動產稅制改革,房屋稅、地價稅近幾年已經一路拉高,又有今年(2016年)上路的房地合一稅,依實際獲利課徵非自用住宅稅率15%~45%稅金,從對有意靠買賣房屋賺取價差的投資客產生嚴重衝擊,讓原本已鬆動的房價更加雪上加霜,過往囤屋買地的想法不再,民眾轉問「不動產還能當財富傳承首選工具嗎?」。
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分析,檢視不動產值不值錢、能不能當理財工具,必須兼顧生前的持有及交易稅負成本,以及身後的遺產稅成本,每個人狀況不同,建議諮詢設有稅務及不動產規劃專家的財富管理銀行,將相關最新法令、修法趨勢納入考量,利用保險等金融工具提出量身打造的最適遺贈稅賦相關規劃。



除了稅務問題,身後財產還要避免爭議
除了不動產,高資產族群最關心的還有遺產稅。由於遺產分配牽涉到民法對遺囑、應繼分、特留分、乃至於保險法對保險金的規定,其複雜度由近年來屢見不顯的上市公司交棒的身後財產爭議可見一般,有賴稅務及法務專家依個別狀況全盤解析。
IFrame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一般人在規劃資產傳承時,最在意的都是怎麼樣才能「留最多」,未考慮到身後財產爭議和子女不當理財的可能性。中國信託專家團隊也提醒,可透過「子女保障信託」預先規劃資產移轉,將家庭成員的金錢觀、身心健康等個別狀況納入考量,依照父母親的期待約定定期給付給子女生活費或教育費,避免子女濫用資產或被訛騙,亦可降低遺贈稅負擔。
而在想讓資產進一步增長的「存更多」投資規劃上,除了考慮各種金融工具的收益與風險外,也應同步考量稅務成本。以常見的理財工具如存款、外幣、不動產、台股、共同基金、保險等,稅率從零到45%不等,都須事先納入考量,透過財富管理銀行專家團隊的協助,達到資產最佳規劃、妥善傳承的目標。

留言